?
1.以往被主管以較不合理的方式責備,工作者較傾向于先解決事情,委屈的情緒自行吸收再消化。
2.90后00后的工作者被主管用較不合理的方式責備,則可能會選擇求去。
3.面對不同年代的工作者,主管也要持續(xù)調整溝通的方式,筑招網小編建議可透過「三明治敘事法」更能讓年輕工作者聽取建議。
?
記得很年輕的時候,如果在職場上不小心犯了錯,通常主管講話比較像這樣:「你的腦子呢?有帶腦來上班嗎?」聽到也只能低著頭摸摸鼻子,委屈吞肚內,迅速調整心情,把事情解決。然后晚上和同事唱KTV,把對主管的不滿宣泄在整夜的嘶吼和狂點餐吃飽吃滿,隔日又是一條好漢。
?
畫面一轉,面對現(xiàn)在2、30歲的90后00后,如果你是主管,屬下犯了錯,你這樣對他講話,得到的結果可能會是:
?
1.低著頭不發(fā)一語,滿臉寫著倔強。當你以為孺子堪可教時,隔天他走到你辦公室,往你桌上丟一封辭職信或直接微信你,寫著「我不干了?。?!」離職后順便在微信或微博上罵你,然后廣為流傳。
?
2.直接跟你對杠:「我不同意你的看法……,現(xiàn)在已經沒人這樣做了,我覺得……」然后半夜微信你:「我不干了?!?/span>
此時,身為主管的你,想著又要花力氣處理這個玻璃心小朋友,萬一他走了工作要找誰頂替?這專案來得及交差嗎?老板會不會念我怎么老是留不住人?又要開始請人資找人,又不知道找不找得到合適的,又要重新訓練一次……淌著血想著后續(xù)并發(fā)的101個待解問題,只能無語問蒼天,覺得自己太難了。
?
主管們,要知道1990年后出生的職場人,對工作的追求和三觀早已和70后80后的我們不同。如果你仍眷戀著舊世代的美好,一天到晚「想當年」、「老板要我們多做事是給我們機會」、「我忠誠度多高,在這家公司一待20年」、「老板叫我們往東我們哪敢往西,還回嘴!」將這樣的情緒溢于言表,只會讓人覺得你活在過去,你會更容易挫折,不知道如何帶人,夾在上與下之間,對工作萌生更多無力感。
到底,1990年之后出生的年代,心里在想些什么?對于工作,他們的看法到底如何?綜合在職場的交流及常與他們深度咨詢的經驗,我發(fā)現(xiàn)他們有以下幾個特點:
?
需要更多自主性: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提升,現(xiàn)在碩士生比例簡直和大學生不相上下,他們比較有自己的看法,也希望自己的意見能在職場上受到重視,年齡與經驗,或許已不是能把工作做好的唯一保證。
?
在乎工時和待遇的合理性:他們不是不能接受加班,但不能是所謂的「責任制」,要你加班到三更半夜,為公司爆肝,卻不給加班費。有付出就必須得到報酬的概念,也是目前勞動法規(guī)的走向。
?
比起賺很多,更在意生活品質:以前的職場人比較拼命,也較有那種為了成功、為了賺很多錢,可以把一切都給工作的觀念;但90后00后的想法不同,他們更在意下班后自己的時間,工作不再是生活的全部。
?
希望做符合興趣的工作:盡管「到底什么是符合志趣的工作?」仍沒有明確答案,不少90后00后都想要從事自己有興趣或喜歡的工作。這也和70后80后背負著經濟壓力,把工作當謀生工具的想法不同。因此,自我探索就變得更加重要。
回到一開始,如果屬下犯了錯,有一招「三文治敘事法」,個人覺得滿好用的。身為主管的你,可以這樣說:
「a.我覺得你在這件事的某某點上,幫客戶提案做的準備功夫和簡報十分詳盡,看得出你的用心,這點很好。b.如果,你能在XX事多做OOOOO的話,會更加分。c.你下次要不要試著這樣做看看?」
?
a.舉出具體事件贊美對方:請你說具體真實事件,真誠地肯定對方。
?
b.三文治夾心:是你真正要對方改善的地方,請用「如果……會更好」這種建議語氣,避免命令句。(雖然我知道你很想,請忍耐。)
?
c. 邀請對方下次改進:做結尾也是提醒。雖然你的語氣很溫和,但聽的人也不是笨蛋,他當然知道你是技巧性地在提醒他改善。
?
時代在變,身為主管除了年歲和經驗的增加,愿意更有彈性和圓融地「處理」90后00后之后的孩子們,也是讓自己不斷升級和進步的好辦法,更能拉開「一般主管」和「卓越主管」的距離哦。無論任何年齡、任何位階,面對任何人都愿不斷學習并修正,才是讓自己更加卓越的不二法門。
?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