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中的抱怨常把辦公室氣氛搞得烏煙瘴氣,遇到這種情況,該怎么化負面情緒為正面能量?
就筑聘網(wǎng)小編觀察95后,00后年輕工作人勇于表達,比起從前80后,90后確實比較「敢講」,有自我主張,這是好現(xiàn)象;但相對地,對工作不滿的「抱怨」,也可能被認為較自我中心、挫折容忍度不足,其實,這些情緒的抒發(fā)都是工作中的必要之惡。
有時他只想把不滿說出口……
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我們常常聽說很多例子,聆聽者一直幫說話的人想解決的辦法,卻忽略了有時候人會抱怨,只是想替情緒找個窗口。這種情況尤其容易發(fā)生在女孩子身上。
女性很纖細敏感,有時候她需要的明明只是「請你聽我說」,男朋友或先生卻只專注幫她解決問題,傾聽的一方心急,抱怨的一方又苦于「你不懂我」,這其實也是一種「代溝」。
相對來說,在社會期許下男孩子傾向比較內(nèi)斂,有些男生即使有挫折也不愿意明講,遇到這種不習慣分享情緒的人,我會建議他「把不滿寫下來」,訴諸文字也是整理情緒的方法之一。
所以,如遇同事找你抱怨,不妨先靜下來聆聽他的看法和苦惱。對于一個充滿挫敗情緒的人來說,有時候傾訴也是種自我對話、甚至自我療傷的過程,藉由口頭上把事情有脈絡(luò)地說出來,可以幫助當事人厘清思緒、更看清楚自己應該怎么做才能突破眼前的困境。
正向思考,發(fā)掘「機會面」
職場抱怨最糟糕的是負面情緒互相感染,一同咒罵、相互「倒垃圾」。造成兩個人都陷入烏煙瘴氣的無限循環(huán)當中。
這時候,作為一位positive listener,你應該跳出來,從單純的「聆聽抱怨」,在適當時機引導同事主動積極思考「如何解決問題」。
這其實沒那么困難,全取決于一念之間。舉例來說,在工作中覺得自己「被同事傷害了」,你可以把對方想像為「就是故意想要害我」,也可以善意地假定「這個人只是想保護自己」。
明明是同樣一件事情、同一個人,只要思緒轉(zhuǎn)個彎,觀感可以差之千里,而哪一個想法可以將你從負面情緒解套,哪一個想法讓你海闊天空,我想答案很明顯。
工作本身也是。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工作,沒有一個職務有空間讓你發(fā)揮100%的創(chuàng)新,甚至很可能60%~70%都是很例行性的(routine)事務,這時你要盡情著眼好的部份,在能發(fā)揮的地方,恣意展現(xiàn)所長。
懂得積極正向思考的人,看到的永遠是「機會」,而非逃避,他也沒有太多時間宥于困頓、無助、自憐的情緒當中,因為他眼光永遠著眼于「怎樣做會更好」。聆聽者如能循循善誘,鼓勵受挫的同事從負面思緒的無限循環(huán)中走出來,雙方一定都能有所成長。
吐苦水也要慎選對象
對于抱怨工作的人來說,其實也不必過度苛責自己。在職場中有失落、無助的情緒很正常,因為你有所投入,情緒勢必會被牽著跑。適當抒發(fā)、生活和工作做一定程度切割,可以更快幫助你恢復能量。
不過,就算要抱怨也一定要慎選對象,吐苦水盡量找不相干的「圈外人」,否則上司對下屬、甚至部門主管間直接在公司「公然對杠」,一定造成權(quán)責混亂、跨部門合作困難。
總而言之,每個人要有一套處理情緒的方式,上個世紀以來最杰出的領(lǐng)袖人才之一,前奇異公司(General Electric Company)總裁杰克.威爾許(JackWelch)雖以強硬的鐵腕作風出名,但在脾氣來時一定離開現(xiàn)場,避免因為情緒失控,把場面弄得更僵,這就是知己、律己的最佳明證。
最后,不論是工作本身帶來不愉快,或是因為同事抱怨所造成的負面情緒,一旦嚴重影響你,超出了你所能負荷的范圍,一定要ask for help。和老板溝通不代表無能,而是即時反應問題的表現(xiàn)。
但記住,和老板溝通要是「有效溝通」,必須經(jīng)過深思熟慮,把問題講清楚,而不只是丟出抱怨,卻規(guī)避解決事情的責任。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